当前位置:首页 > IT大事件 > 正文

韩国半导体7月出口激增31%背后:中国仍是最大买家,但技术差距在缩小

韩国半导体7月出口激增31%背后:中国仍是最大买家,但技术差距在缩小 韩国半导体出口 ICT市场 HBM芯片 中韩技术竞争 三星SK海力士 存储芯片价格 AMOLED份额 地缘政治风险 第1张

   当147.2亿美元的数字出现在韩国科技部最新报告中,半导体行业人士松了一口气。7月韩国半导体出口同比飙升31.2%,连续第四个月刷新历史纪录。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,存储芯片价格回升与AI服务器投资激增,让这个支柱产业再次成为韩国经济的救星。然而翻开报告下一页,对华出口下滑5.6%的曲线却暗示着更深层的危机——中国这个最大市场正在悄悄转变角色,从稳定客户变成强劲对手。

   走进首尔三星总部会议室,高管们正为两条矛盾的消息争论不休。一边是英伟达获准恢复向中国出口AI芯片,搭载三星HBM3和SK海力士HBM3E存储器的H20芯片将大量运往字节跳动、腾讯等中国企业。伯恩斯坦预估这批订单价值230亿美元,足以让韩国存储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。另一边却是美国政府的15%半导体营收征税条款,像隐形抽水机般吸走利润。三星电子内存业务负责人朴正浩在内部备忘录中写道:“每块发往中国的H20芯片,都带着附加成本。”

   技术领先的围墙正在松动。韩国产业研究院年初发布的评估报告引发业界震动:39位本土半导体专家给中国技术在高效能AI芯片领域打出88.3分,超过韩国的84.1分;功率半导体中国领先12个百分点。这些数字投射到现实场景中,就是长江存储的3DNAND闪存挤进iPhone供应链,长鑫存储的DRAM芯片在深圳华强北柜台热销。曾参与三星西安工厂建设的工程师金哲洙透露:“中国同行用三年走完我们十年的路,现在车间里中国设备占比已达35%。”

   政策风险像悬在韩企头上的利剑。韩国政府考虑限制半导体企业在中国扩产的消息在业界流传,三星西安二期70亿美元投资计划陷入停滞。这与当年部署萨德系统后乐天遭抵制的阴影如出一辙。更现实的压力来自市场结构变化——半导体出口占韩国ICT总出口的66%以上,而显示屏、手机、电脑三大品类出口全线下滑,其中智能手机暴跌21.7%。在首尔龙山电子产品市场,店主李在明指着积压的LG手机苦笑:“中国顾客现在只问小米和华为。”

   这种单一依赖正遭遇釜底抽薪。全球AMOLED面板战场传来新战报:2025年上半年中国厂商份额升至51.7%,首次超越韩国。京东方、天马等企业凭借厦门G6产线的产能爆发,在高端市场撕开缺口。与此同时,韩国存储芯片的命脉被捏在地缘政治手中——当英伟达向美国政府支付15%中国营收作“技术赎金”时,部分成本正通过采购压价转嫁给三星和SK海力士。

   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最近在内部会议上提醒团队:“过去的技术优势不是永久饭票。”这句话揭示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繁荣表象下的深层焦虑。当中国在技术赛道上加速追赶,当政治博弈不断改写商业规则,韩国半导体能否持续扛起经济大旗,答案或许不在首尔,而在西安的无尘车间里,在字节跳动的服务器机房中,更在中美科技较力的每一次政策调整之间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