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IT大事件 > 正文

地铁车厢惊现充电宝自燃新规首日安全警钟再鸣

地铁车厢惊现充电宝自燃新规首日安全警钟再鸣 充电宝自燃 南京地铁 充电宝安全 CCC认证 地铁安全 锂电池安全 应急处理 公共交通安全 第1张

   正午时分的地铁车厢,一股刺鼻白烟突然窜起,乘客们慌乱退避——南京地铁1号线新街口站今天上演了惊险一幕。一名乘客背包中的充电宝毫无征兆地发生自燃,幸而工作人员反应迅速,三分钟内控制现场,未酿成大祸。此刻,距离国家强制实施充电宝新认证标准仅过去数小时。

   目击者描述,充电宝先是发出轻微爆裂声,随即浓烟弥漫半个车厢。乘客纷纷掩鼻奔离,有人慌乱中撞到扶手。地铁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用防火毯包裹冒烟设备转移至站台空旷处,并引导人群疏散。全程未使用灭火器,因锂电池起火遇干粉可能复燃,专业处置需以水降温或隔离氧气。

   这已是今年公开报道的第7起地铁充电宝事故。六月上海云山路站高峰时段,同样因充电宝冒烟引发通道骚乱;更早的案例中,有乘客边充电边刷视频时设备突然爆燃。频发事故背后,暗藏三大致命诱因:劣质电芯遭遇挤压后短路、长期过度充电致电路老化、高温密闭环境触发热失控。尤其夏季车厢温度超40度,劣质充电宝如同'移动炸弹'。

   值得关注的是,今日恰逢国家充电宝强制认证新规生效。市场监管总局三个月前已撤销多个品牌3C证书,本次新规覆盖从电极材料到成品组装的22道关键工序。在南京事发同时,广东某锂电池厂因铜箔厚度不达标被取消认证资格,可见监管力度空前。

   '认证只是安全底线。'某质检机构专家透露,部分召回产品曾通过认证,但后期偷换廉价电芯。消费者常忽视充电宝的'异常信号':充电时外壳温度超60℃、轻微膨胀变形、满电状态下异常耗电,这些都是事故前兆。

   新街口站的烟雾虽已散去,却留下深层拷问。当乘客拍摄的现场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时,更多人开始检查自己充电宝的认证标识。在电子产品深度融入生活的时代,公共安全需要企业严控质量、监管动态抽查、用户规范使用形成的'三重防护网'。毕竟,驶向未来的列车上,不该有随时引爆的危险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