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宫资本入场:解密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的台前幕后
- IT大事件
- 2025-08-15
- 815
8月14日纽约股市尾盘,英特尔的交易屏突然被大量买单点亮,股价直线飙升近9%,最终收涨7.4%,盘后继续攀高。这场资本异动的背后,是一条震动科技界的消息:特朗普政府正与英特尔秘密谈判,考虑以国家资本入股这家陷入困境的芯片巨头。
据三位参与谈判的匿名人士透露,这场博弈始于本周特朗普与英特尔CEO陈立武的一场闭门会晤。仅仅七天前,特朗普还公开要求解雇这位华裔高管,指责其早年在中国的投资构成“严重利益冲突”。然而当陈立武走出白宫时,双方讨论的焦点已转向如何用政府资金换取英特尔股权。虽然白宫发言人库什·德赛对外宣称“一切尚未定论”,但英特尔官方声明中“坚定支持特朗普总统加强美国科技领导地位”的措辞,暗示着谈判已超越初步试探阶段。
**俄亥俄州的豪赌**这场交易的核心筹码,是英特尔在俄亥俄州价值20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中心计划。该项目曾被宣传为“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基地”,承诺创造3000个工作岗位,却因资金短缺和技术瓶颈陷入僵局。2025年初,英特尔宣布将建设推迟至2030年代;今年7月又再度放缓进度。而政府入股可能成为激活项目的关键钥匙——尽管具体持股比例仍在拉锯中。
俄亥俄州在特朗普三次竞选征程中都是共和党的铁票仓,2024年更助共和党夺回参议院席位。现任副总统万斯曾任该州参议员,明年这里又将举行关键选战。当英特尔工程师在俄亥俄州工地调试设备时,他们或许未曾想到,工厂吊车的启停节奏早已与华盛顿的政治钟摆同步。
**技术突围的背水一战**此刻的英特尔正面临十年来的至暗时刻。内部文件显示,其翻身王牌18A制程因良率问题遭遇重挫。测试中的PantherLake处理器仅有5%-10%的芯片符合交付标准,远低于50%的量产门槛,迫使大规模量产计划从2025年底推迟至2026年一季度。尽管陈立武上月公开展示18A制程成功驱动非x86架构芯片,试图吸引苹果、高通等潜在客户,但现场运行的演示芯片与量产达标之间,仍隔着需要数十亿美元填平的技术鸿沟。
资本市场早已亮起红灯。英特尔连续多季度亏损,股价在过去三年缩水近60%。陈立武3月接任CEO后启动的万人裁员计划,虽然暂时稳住现金流,却难掩核心业务的失血。这也是为什么当政府入股风声传出时,华尔街的交易终端上闪现着久违的兴奋——国家资本的背书,可能比真金白银更具魔力。
**模糊的边界**这已是特朗普政府三个月内第四次突破传统政商边界。此前白宫要求英伟达和AMD上缴15%的中国芯片销售分成;在批准美国钢铁出售给日本新日铁时,附加了赋予政府特别否决权的“黄金股”条款;五角大楼更耗资4亿美元控股稀土企业MPMaterials,成为其最大股东。这些案例拼凑出清晰的战略图谱:通过资本纽带将关键企业绑上国家战车。
但国家资本的双刃剑已然出鞘。当国防部入股MPMaterials的消息传出时,五角大楼的资深顾问私下向媒体承认:“我们正在改写二战后确立的产业规则书。”对于英特尔而言,政府持股虽能缓解燃眉之急,却可能吓退亚马逊、微软等潜在代工客户——这些科技巨头历来警惕与政府关联过密的技术供应链。更现实的矛盾在于,当股东利益与国家意志冲突时,董事会决议是否将让位于白宫电话?**芯片战争的新回合**在亚利桑那沙漠,台积电正加速建设三座晶圆厂。其美国公司董事长马克·刘易斯听闻英特尔获政府注资的风声后,在内部会议中安抚团队:“我们的3纳米芯片已进入量产,2纳米路线图领先对手十二个月。”这番表态揭示出残酷现实:即便获得政治输血,英特尔要重获技术优势仍需穿越漫长的追赶隧道。
特朗普政府的特别助理罗伯特·格雷森在国会山闭门吹风会上透露:“MPMaterials模式将成新常态。”他指的是政府通过混合股权、采购担保和私人资本联动介入企业运营的策略。这种“国家风险投资”模式正从稀土、钢铁向更精密的科技领域蔓延。当被问及自由市场原则时,格雷森抛回一个尖锐反问:“当中国向半导体投入千亿补贴时,我们该用什么守护硅谷的未来?”夜幕降临加州圣克拉拉,英特尔总部的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。18A制程工程师必须在下个季度将芯片良率提升20个百分点,俄亥俄州工地等待新的施工蓝图,而财务总监正在重新测算政府注资后的资产负债表。三线作战的英特尔站在历史转折点上:国家资本的入场究竟是救命稻草,还是开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?答案将决定美国芯片战争的下一章剧情。
本文由LianpoGan于2025-08-15发表在吾爱品聚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heyang.jltcw.com/20258198.html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