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力5400名新生代入职背后:董明珠的“美好世界”商业哲学
- IT大事件
- 2025-08-14
- 84
在珠海格力电器2025届大学生入职仪式现场,5400多张年轻面孔齐聚,空气里鼓动着一种蓄势待发的能量。董事长董明珠站在台前,声音清晰而坚定:“赚钱不是企业唯一的目的,我们的目的是让世界更美好。”这句话并非浮于表面的口号,它精准地命中了台下数千名年轻人选择格力的深层动因。
山西姑娘张新苑正是其中之一。当她了解到格力自主研发的矿井空调技术能为深井矿工带去清凉,联想到自己长辈在40摄氏度高温矿井中汗透工服的艰辛,技术带来的真实改变令她动容。她带着这份认同感加入结构技术团队,渴望在光伏空调领域贡献力量。技术与人性的结合,成为格力对“美好世界”最直接的注解。
此次大规模招聘并非孤立事件。从董明珠在今年全国两会承诺招聘5000名大学生,到实际吸纳超过5400名应届毕业生入职,格力在制造业增速承压的背景下反向扩张。其底气源于对“自主培养”模式的坚持——从南京基地为本科生配备单人单间公寓,到芜湖工厂为质量管理员规划“质量管理员-组长-主管-部长”的晋升路径,格力试图用体系化的成长通道回应年轻人对职业发展的焦虑。
更深层的逻辑藏在企业价值观的践行中。当董明珠得知青藏高原建设堂小学的孩子们常年饮用含沙冷水,她一句“六一前必须让他们喝上热水”的指令,直接触发了格力的高原行动。六名工程师跨越3000公里,在低温缺氧环境中调试净水设备。最终,藏族女孩卓玛捧起温热净水时的惊叹,成了格力超越商业利润的社会价值投射。
这种将社会痛点转化为企业责任的思维,构成了董明珠商业哲学的内核。她曾直言:“企业不赚钱靠什么生存?但赚钱只是结果而非目的。”在她看来,格力十年免费保修的底气、46项国际领先技术的突破,均源自“诚信”与“利他”的根基。当部分企业沉迷于营造企业家“人设”,格力选择用矿井空调改善工人环境、用光伏技术降低能源消耗——这些行动从不需要热搜加持。
而珠海市政府配套的“一免两减”人才住房政策,则为这场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注入加速度。山东毕业生张明远毫不掩饰对珠海的青睐:海边散步看日月贝的憧憬,叠加首年免租、次年三折的保障,让他决心在此扎根。企业与城市的协同,正重构着制造业的人才磁场。
5400名大学生的选择,本质上是对实体经济的信任投票。当董明珠告诫新员工“躺平没有未来”时,她指向的不仅是个人奋斗,更是一个企业用技术创新温暖世界的可能性——这才是“让世界爱上中国造”的真正底色。
本文由ZhouBin于2025-08-14发表在吾爱品聚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heyang.jltcw.com/20258127.html
发表评论